|
|
|
|
 |
|
離開位置,你是誰? 王陽明曾言:“人生之患,只在一個‘傲’字。”寥寥數語,道出了人生的真理:多少人因自我膨脹而高估自己,又有多少人因看不清自身而摔得更慘。身處人世,有過顯赫風光,也經歷過權力傍身。然而,當沒有身份和地位的加持時,是否還能夠坦然面對自己:離開這個身份,你還能是誰? 錯把平臺當本事 有一位哲人說:“你以為別人敬重的是你,其實不過是你的身份;當你失去權力時,才能看清真相。”在戰國時期,趙國的寵臣繆賢曾偶然獲得一塊無價之寶——和氏璧。趙惠王聽說后,想要這塊美玉,但繆賢不愿讓出。趙王于是趁繆賢外出,強行搜走了和氏璧。繆賢頓時慌了,生怕趙王再對他不利,打算逃亡燕國。藺相如聽后不解,繆賢解釋道:“燕王曾在邊境時與我親近,他看重我這個人。”藺相如卻勸道:“當初你是趙王的寵臣,燕王自然重視。可現在你若逃往燕國,燕王可能會害怕得將你交回趙國。”這一番勸告,揭開了多少人沉醉不醒的自負面紗。人生最悲哀的莫過于錯把背景當成了個人的本事。我們常會因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,以為自己本事不凡,卻忽視了那個成就的背后,是平臺賦予的力量。倪萍曾談到自己辭去央視工作的經歷。2005年,她看著春晚上的新主持人侃侃而談,忽然明白:過去那些年主持春晚的榮光,不在于她自己有多優秀,而在于央視的廣闊平臺成就了她。正如一位思想家所說:“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認清自我。”在世間行走,個人能力固然重要,但在很多情況下,成就我們的還是背景和平臺。職場上,有多少人以為成功全憑個人能力,殊不知,背后真正托舉他們的,是平臺的力量。做人,不可高估自己。對于大多數人來說,離開了平臺,成就或許會大打折扣。做事,則需珍惜機會。找到好的平臺,要懂得借力,轉化資源為個人的成長。保持清醒的自知,即使日后離開平臺,也能夠穩步前行,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 錯把位子當能力 楊絳曾說:“當你身居高位,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;當你身處卑微,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。”在戲曲《五女拜壽》中,戶部侍郎楊繼康過六十大壽,五個女兒前來祝壽。三女兒家境清貧,只帶了親手做的鞋子,結果卻被楊夫人嫌棄并趕出家門。后來,楊繼康被人陷害,失去了官位,夫婦只得投靠女兒。大女兒的丈夫拒絕收留;四女兒和五女兒雖有心接待,卻無法說服家人;二女兒更是絕情,擔心父母會拖累她,直接將他們趕出家門。最后,唯有三女兒冒著風雪將父母接回家中奉養。世事無常,楊繼康不久后官復原職。二女兒急忙上門表孝心,卻遭到母親的一頓斥責。世態炎涼,失去了侍郎的職位,楊繼康似乎連“父親”的角色也不復存在。現實中,位置高的人,的確可以看到更遠的風景,但高處不勝寒。工作里,最忌小有成就便不知天高地厚,盲目自負。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。一匹驕傲的戰馬,因戰功累累,被將軍寵愛有加,食物豐盛,待遇優厚。漸漸地,馬開始放縱,時而懶散,甚至抗命。后來將軍馴養了一匹年輕健壯的駿馬,原先的戰馬便被送入鄉下,失寵一世。這故事看似輕松,卻飽含現實無情。有位智者說:“人的學識如同一個圓,圓內是已知,外面是未知。圓越大,未知的也越多。”一個人占據某一位置,自會得到應得的尊重。可一旦位置不保,情況便可能截然不同。不妨自問:沒有如今的位置,是否還能贏得同樣的尊敬?是否還能取得同樣的成就?職位如流水,來去匆匆。真正能讓人走得長遠的,不是職位,而是自身的本事與修為。 錯把圈子當人脈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:為何有些人在圈子里如魚得水,而有些人卻被遺忘在角落?一個高贊回答是:關鍵在于你的實力是否足夠!如果你足夠優秀,便會自然形成一個穩定的圈子;否則,再多的社交關系也無濟于事。前央視主持人崔永元曾分享過一個有趣的經歷:“節目組安排我和其他嘉賓共進晚餐。因為晚到,我看到桌上滿是剩菜剩飯。三年前,這可不是這樣的。坦白說,我不來,大家根本不會動筷子。”接著,崔永元分析了原因:“三年前我是央視的主持人,而如今,我只是一名大學教授。”圈子依舊,身份和待遇卻有了天壤之別。崔永元繼續說道:“看到臺上都是家財萬貫的人,我思考著如何應對這個場面,決定聊聊藏書的事情,分享了十幾本書。最終離開時,眾人紛紛作揖道:“崔老師,請您先。”同樣的圈子,待遇和地位卻又發生了變化。很多人誤以為,圈子就是實力!實際上,這只是一場錯覺。你可能以為結識了成功人士,就融入了社交圈,擁有了人脈。殊不知,如果你無法與對方平等交換價值,在他們眼中,你只是個負擔。社交圈不同,不必強求融入。因為,圈子并不等于人脈。那么,什么才是人脈?它的本質是利益的交換。當你能為他人創造價值時,良好的人脈關系將為你帶來更多機會和更高的生活價值。反之,空耗在無意義的圈子里,所謂的人脈只會無情消耗你的時間和精力。余生漫長,與其在圈子中無謂徘徊,不如在低調中不斷努力。當你足夠努力、足夠優秀時,才能收獲真正的人脈。 古人有云:“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?”作為人,總會犯錯。然而,有些錯誤需要我們格外謹慎,仔細防范。若將平臺視為能力,容易讓自己失去重心,陷入失衡的狀態。若將職位當作本事,可能會自我膨脹,隨時面臨風險。若錯把圈子視為人脈,最終只會事倍功半,留下無盡的怨恨與遺憾。人生不易,行走的過程中需不斷反思:離開職位,我究竟是誰?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,才能在前方邁出更大步伐;看清每一段路,才能行穩致遠。 (轉自微信公眾號《國學源流》)
|
|
|
|
|
|
作者:admin |
|
|